欢迎访问云开·全站appkaiyun
发布时间:2024-08-18 点此:1043次
全文约3000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脚步永远在战场,他们的身影永远在前线;他们有的甚至不是军人,但他们却如真正的军人一样勇敢;他们的武器是手中的笔、相机和电脑,他们就是——战地记者。
就在最近(3月13日),《纽约时报》聘用的美籍导演、记者布伦特·雷诺在乌克兰首都基辅郊区报道时遭袭击身亡。
◇同日,雷诺兹与另一名美国摄影记者胡安·阿里东多(曾受雇于《国家地理》和《纽约时报》)在基辅郊外小镇伊尔平遭伏击身亡。
军人、矿工、警察、记者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四大职业,甚至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死亡率来看,战地记者的危险程度甚至比军人还要高。因此,勇敢成为了战地记者的必备素质,战地记者出现在关键时刻、危急时刻、危险地带,正是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让他们成为明星。
战地记者是新闻事业的产物,现代新闻事业在欧洲兴起的时候,正是欧洲信奉丛林法则,不断发动战争的时期。
每天占据最大版面的新闻,就是关于战争的。当时,新闻报道必须等到战争结束,前线的士兵撤退后,你问他们情况,肯定不是最第一手的资料。而获取最新消息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记者跟随部队,随时进行采访、撰写文章。于是,战地记者这个职业就应运而生了。
第一位得到国际认可的战地记者出现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在英军参战前,《泰晤士报》主编灵机一动,决定派记者随英军一起行动。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举措。
他找到著名记者威廉·拉塞尔,并用巨额奖金说服了他。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第一位战地记者”威廉·罗素(William Howard Russell,1821-1907)诞生。威廉·罗素是第一位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战地记者。新闻史学家认为,他的出现象征着职业记者的成熟:“记者开始以一种民间英雄的形象出现,无畏地在事件现场揭露真相。”
1854年9月,罗素跟随英军登陆克里米亚半岛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入口,一个月后,他的报道开始出现在《泰晤士报》上。当时后方认为大英帝国不可战胜,罗素的消息必定是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然而,当报纸出来后,人们看到的更多是战场的阴暗面。
比如军官们不把士兵当人看,军官们有帐篷睡觉,士兵们却只能天当被子地当床,连一条毯子都没有。由于调度不善,成吨的新鲜蔬菜和橘子堆在仓库里烂掉了。前线的士兵只能吃咸牛肉和硬饼干,还不如英国监狱能提供牛奶和蔬菜。很多士兵因此染上了坏血病。由于军队里没有像样的医院,士兵们只能忍受坏血病。整个战争期间,英国士兵一共死了2万,只有2000多人战死沙场,其余全部病死。
当然,罗素不仅仅只关注负能量,他还报道了不少有关英军英勇作战的消息。
1854年10月,他亲眼目睹了巴拉克拉瓦战役,第93苏格兰高地军团的500多名士兵与大批俄罗斯哥萨克骑兵遭遇。正常情况下,步兵应该立即组成空心方阵进行自卫。为了保护身后的英国基地,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组成两列纵队迎敌进攻。战斗从白天持续到晚上,阵地始终纹丝不动。
滑铁卢战役,内伊元帅率领法国骑兵进攻英国空心方阵
◇《细细的红线》
拉塞尔报告说,俄罗斯骑兵和英国基地之间只有“一条细细的红线”。
从此,英语中又增加了一个新词“细细的红线”,用来比喻英国军人的精神。
过去,社会对军人颇为排斥,认为他们只是一群流氓。这些报道出现后,英国全国对军人充满了尊敬和同情。19世纪中后期,军人已从民众眼中的社会渣滓变成了社会精英。富家女以能有一个军人男朋友为荣。与此同时,一位名叫南丁格尔的女子受到罗素报道的启发,自愿带领一支队伍前往前线照顾伤员。从此,护士这个职业出现在世上。
罗素的报道不仅震动了英国社会,也震动了英国政府。他们觉得这个消息太丢脸了,无异于给俄军递了把刀,于是赶紧出来粉饰。按照英国法律,他们没有理由禁止《泰晤士报》和罗素继续采访,于是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想出了一个办法,邀请摄影师罗杰·芬顿赞助他去战场拍一些宣传照。
◇除了威廉·拉塞尔的诞生,还有“第一位战地记者”、 “第一位战地摄影师”罗杰·芬顿(1819-1869)的诞生。图为:罗杰·芬顿和他的移动暗房
◇ 罗杰·芬顿拍摄的《死亡阴影之谷》,山谷中随处可见贝壳
世界上第一位战地摄影师就此诞生。芬顿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军方领导知道他是自己人,在军队的配合下,他拍摄了大量和平时期的照片。官兵团结友爱,吃得好穿得好。回国后,芬顿还在伦敦举办了电影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新闻摄影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战地记者与战地摄影师已经融为一体,很多著名的作品都出自他们之手,而在这些战地记者中,罗伯特·卡帕堪称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从上世纪30年代起,他便开始奔赴各个战场,拍摄战争场景,仿佛冒着生命危险。西班牙内战期间,一名共和军士兵刚跳出战壕就被枪杀,卡帕就拍下了他坠落的场景。这张照片被命名为《士兵之死》,成为西班牙内战中最著名的瞬间。
◇罗伯特·卡帕拍摄的《士兵之死》
这张照片也引起了全世界对共和军的同情,于是国际纵队不远万里来到西班牙与他们并肩作战。后来卡帕又去了抗日战场和诺曼底战场,拍摄了诺曼底登陆的第一张照片。他自己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罗伯特·卡帕在诺曼底登陆期间拍摄的照片
◇ 罗伯特·卡帕拍摄中国抗日战士
◇罗伯特·卡帕镜头下的周恩来
◇罗伯特·卡帕镜头里的中国人
基本上,只要在战场上拍摄,他总是第一个冲进去,甚至跑在士兵前面。他的同事说他很幸运,没有被打死。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一直这么幸运。1954年,卡帕作为美国《生活》杂志的摄影师,奔赴越南战场,采访法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为了更接近炮火,卡帕跟着法国车队前进。在一次停留中,卡帕正要下车拍照,却刚下车就踩到了地雷,不幸丧命。
卡帕的命运只是战地记者危险处境的一个缩影。他们手无寸铁,又要随时奔赴前线,伤亡在所难免。仅在报道印度支那战争的过程中,就有135名摄影师遇难或失踪。更多的摄影师在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越南战争中,就有60多名战地记者牺牲。
为了保护这些记者,日内瓦公约专门提到,报道战争的记者分为“一般记者”和“战地记者”。敌对一方的“一般记者”是平民,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但“一般记者”不能从事“敌对行动”;“战地记者”则被允许随军行军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下载安装苹果,虽然不一定直接参加战斗行动,但如果被对方俘虏,也会享受战俘待遇。”
但即使有这些国际公约,记者的安全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因为二战结束以来,大多数战争都是一个国家两个政权之间的内战,打起来了就不在乎道德了,或者是反恐战争,恐怖分子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两年前,一位美国战地记者去伊拉克采访,被IS组织抓获,结果被恐怖分子殴打、斩首。
◇2014年8月19日,伊拉克极端组织ISIS发布名为《致美国》的血腥视频,将年仅40岁的美国记者詹姆斯·弗利斩首。据媒体报道,在斩首詹姆斯·弗利之前,ISIS曾向美国索要1.32亿美元的赎金。
战地记者能如此活跃,得益于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自由也功不可没。在20世纪的战争史上,越南是新闻报道享有最大自由的地方。
美国政府不仅对各界摄影师表示欢迎,还主动为摄影师提供便利条件,每个人都有专人负责安排一切事宜,甚至机票,摄影师可以近距离实时拍摄,越南成为这种战争摄影形式的试验场。
他们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选择更好的角度,拍摄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官方摄影师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自由摄影师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享有相当大的工作自主权。
◇最著名的越战照片之一《凝固汽油弹女孩》kaiyun888注册,这张展现战争残酷的照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在美国掀起了反战浪潮,使美军提前6个月撤出越南战争。次年,这张照片荣获普利策奖,并被选为年度世界新闻照片。照片由美联社战地记者黄公武(越南裔美国人)拍摄
◇幸存“凝固汽油弹女孩”潘金淑与摄影师黄功武合影
◇1992年,她和丈夫以难民身份申请加拿大国籍,现居阿贾克斯,育有两个孩子。后来,潘金淑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图:成年后的潘金淑
◇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越南战争照片,摄影师艾迪·亚当斯捕捉到了南越国家警察局长阮玉鸾将军拔出左轮手枪射杀越共嫌疑人阮文林头部的瞬间。
◇这张照片给艾迪·亚当斯带来了一生的荣耀。次年5月,这张照片让亚当斯获得了现场新闻摄影类的普利策奖,但也给他带来了永远的伤痛。当时,这张照片被全世界转载,成为残酷战争的象征。它也把当时美国正在形成的一个观念推向了顶峰——这是一场毫无意义、无法取胜的战争。然而,这张照片并没有、也不能完全解释1968年2月1日西贡街头发生的事情。阮文兰在杀害阮玉仑同事的妻子和六个孩子后被枪杀。
◇越战即将结束时,阮玉峦选择前往美国。然而,阮玉峦一到美国,美国移民归化局却因照片影响太大,欲将其驱逐出境。摄影师艾迪·亚当斯为阮玉峦作证,美国国会最终解除了驱逐令。阮玉峦被允许留下,在华盛顿郊区开了一家餐馆,卖汉堡、比萨和越南菜。然而,由于过往被曝光导致生意惨淡,他最终被迫退休。亚当斯回忆说,他最后一次去餐馆时,发现厕所里全是侮辱阮玉峦的涂鸦。1998年,阮玉峦因癌症去世。亚当斯后来写道:“那张照片里,死了两个人。导演杀死了越共;而我用我的相机杀死了导演。”图为阮玉銮在餐厅
美国此举实属背叛,大量反映战争惨状的照片陆续曝光,国内反战运动一波又一波,在付出5万多人伤亡的代价后,野心勃勃的美帝国之狼夹着尾巴逃窜。
现在媒体比较发达,各种视频软件也普及了,好像谁都可以拍个视频,说句话。
俄乌战争期间,无数军人自己拍摄视频,发布在TikTok上,但信息太过碎片化,更可靠的信息需要战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从前线报道。就拿《纽约时报》记者来说,当俄军已经对乌克兰发动无差别攻击时,他依然敢于留在战场上,他的勇气丝毫不逊于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