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开·全站appkaiyun
发布时间:2024-10-24 点此:998次
新华财经天津6月23日电(记者李婷)2017年8月,天津市启动新一轮贫困村结对帮扶三年行动。津南区18个村被定为贫困村。三年来,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18个困难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 “一村一策”产业帮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党的建设引领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补短板: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漫步在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坊村,道路干净整洁,柿子树、桑树、樱花树等果树相互点缀,与路边的各种野花相得益彰。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附近著名的“脏乱差”村庄。
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岭说,以前这个村的屋前屋后都堆积着垃圾。臭水沟不仅气味难闻,而且还滋生蚊子。除了畜禽养殖外,夏天都不敢开窗。援助队首先着手解决人居环境问题,各乡镇联合开展“治污、治乱、治臭、治臭”行动。
多年来积累的垃圾和臭水沟全部清理干净,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所有主要道路和小巷均已硬化;落实“自来水进户、煤炭进清洁能源、污水进管网”。 ”等系列工程;推进“厕所革命”……西官房村的环境焕然一新。
同样是困难村的北闸口镇前进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建设村口景观,用田园画、街景小品装点村庄;对村庄进行全面彻底的无死角清理,推动村道、河道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在“煤改清洁能源”的基础上,为每个村民免费安装保温层;村民自觉配合打造美丽庭院、分类垃圾,并制定奖惩措施,提高村民积极性。
津南区副区长马明阳介绍,津南区级财政已投入15亿元用于困难村建设,其中12.2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主干道硬化38.34万平方米、车道51.08万平方米;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89个,铺设污水管道240公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已安装公共照明设备1298套。竣工监控设备286套;完成自来水提质增效工程,实现24小时供水;超过15000户家庭冬季完成清洁取暖;改造户用厕所4131户。
截至目前,津南区18个困难村已完成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垃圾无害化处理、清洁能源、污水设施建设、户用自来水等工作。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店、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等全部竣工,18个村全部达到创建“美丽乡村”标准。
兴业:“一村一策”激活内生动力
产业帮扶是困难村脱贫攻坚的亮点。为解决村庄“造血”功能缺失的问题,津南区抓住实施乡村振兴和困难村对口帮扶的契机,以“一村一策”推进产业帮扶。
葡萄是八里台镇南一村的特色农产品,也是津南区着力打造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依托这一特点,援助队以丰富品种、规模化种植、推广应用新技术、创新营销方式为重点,不断提高葡萄种植产业发展水平。
一方面,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我们带领葡萄种植户到专业基地参观学习开运 com,进一步了解葡萄品种和科学管理方法。在葡萄种植的不同阶段,我们邀请技术专家到村进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结合农民丰收节,举办葡萄“嘉年华”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文艺演出等方式促进葡萄销售。同时kaiyun体育网页版登录网页版,成立了以村集体为主导的专业合作社。并努力丰富品种、扩大规模、完善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小站镇前营村,依靠稻草综合利用实现了绿色发展。前营村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利用村内稻草和闲置厂房,引进草制品加工项目和“绿色垃圾”深加工项目。秸秆经过破碎和生物发酵技术后还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团结。
同时,推动落实产业、技术、金融、就业、生态补偿、社会救助等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安排区镇举办就业洽谈会,产业与贫困村精准对接,加大对困难群体创业扶持力度……2019年底,津南区已完成劳动力转移来自18个贫困村,就业人员1990人。
“结合各镇村实际,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策’,抓好困难村产业发展,18个困难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营业收入每年增加20万元,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马明阳说道。
聚焦党建:创新乡村治理,弘扬乡村文明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在对口帮扶中,津南区坚持把党建领导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帮扶小组带队开运网站登录入口,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水平,促进村民素质提升和乡村文明和谐。
据介绍,津南区18个困难村已按期完成领导换届,全部实现了“一担责任”。 18个村干部交叉任职比例、年龄、学历结构得到优化。村干部求职、当官氛围浓厚。各党组织均达到“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标准。
以西官坊村为例,陈子岭介绍,在村一级提出了“基层治理网络”和工作责任“双清单”。 ,实现“大问题全网联动,小问题一区解决”,为困难村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施“一网”的同时,西官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培育;落实“门前三保证”,确保群众参与,强化治理成果常态维护。组建志愿服务队伍,让党员、村民代表、志愿服务队伍成为落实《村规约》、垃圾分类等的义务宣讲者,实现自发共建、共建共建。村民治理共享。
通过深化农村全科网格化建设,深化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农村矛盾纠纷化解,落实“门前三保”、垃圾分类点制度等措施,津南区18个困难村全部成为“文明村”、“平安村”创建标准。